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岭南

黄埔力量托起黔南州“健康梦” 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0-08-21 11:20:4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徐洁芹 曾妮) “多亏了钟医生的治疗,我们辗转多地寻医问药也没治好,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了。” 患有严重心功能衰竭的三都县村民陆先生激动地握着钟伟医生的手感激地说。

近年来,随着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帮扶团队如约而至。截止目前,黄埔区全区15间医疗机构已与黔南州57间医疗机构签定全面对口帮扶协议,并派送了多名医疗技术人才开展医疗帮扶,颇具成效。

黄埔区投入7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三都黄埔医院,服务附近约5万居民。摄影 李剑锋

精准帮扶

填补医疗技术空白

3月17日早上,从广州开发区医院到独山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的苏达永如往常一般走进独山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迅速换上白大褂,巡查病房。

突发消息传来,产科分娩了一个胎龄28周,出生体重仅为1.1kg极低出生体重儿。当时患儿全身皮肤成胶冻样,面色发青,呼吸急促,生命垂危,情况十分危急。

因为是县级二甲医院,32周以下早产儿保育条件有限,独山县人民医院从来没有收治过28周出生且体重极低的早产儿。但由于转省三甲医院治疗费用昂贵,普通家庭无力承担,产妇一家坚决选择就近分娩。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抢救刻不容缓。苏达永果断带领医护人员实施了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当患儿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紧随而至的早产儿救治仍让苏达永绷紧着弦。呼吸从70-80次/分到50-60次/分,到逐渐顺畅;从每次吃一口奶,到两口,到最后每次40毫升;体重从开始的1.1公斤,到1.2公斤,到1.5公斤,到接近正常体重。整整60天,苏达永和其他医护人员精心照顾,几经难关。直到孩子健康出院,苏达永才真正放下心来。

“孩子一出来情况就不好,高昂的医疗费用我们这种贫困户根本无力承担,本来打算放弃,是儿科的医护人员多次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劝我们不要放弃,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生的希望。”早产儿的父亲罗大哥激动地说,结账时总医疗费用7万余元,各种报销后,实付才7千多元,负担大大减轻了。

该患儿不仅是独山县人民医院首例,也是黔南州县级医院首例采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救治成功的最低胎龄、最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

独山县人民医院儿科承担着独山县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任,新生儿危重症建设工作、呼吸机的应用、早产儿的呼吸管理及肠外营养管理是科室短板。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苏达永积极与医院沟通,引进呼吸机、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兴奋剂等设备及药物,让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迈上新的台阶。自该科室开科以来,平均每月出院病人350余例,并在逐渐上升中。

“看到孩子们康复了,日子越过越好,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苏达永说。

据了解,自从广州开发区医院与独山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以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州开发区医院派出力量雄厚的专家队伍,以“帮”促“扶”,以“帮”促“建”,帮助独山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能力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去年,广州开发区医院医疗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工作队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首创县人民医院关节镜手术、成功实施无痛分娩手术、创建本院耳鼻喉科室、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流程及规范……黄埔区各家医院充分发挥在医疗、科研、教育及管理上的优势,倾其所有,全方位进行深度帮扶,用一项项新技术、一条条新制度,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给予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全面覆盖

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三都县村民陆先生患有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黄埔区中医医院医生钟伟的妙手仁心医治下,陆先生的病情大为好转,已恢复正常生活。

在三都县,由于缺乏对口的医疗人才,有些当地人“小病靠扛,大病靠熬”,甚至把小病拖成大病。即使去看病,也经常要到外地就医,往返十分麻烦,还耽误病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这是钟伟来到三都县人民医院后便发现的问题。怎么帮助村民方便就医,成了他一直在推进的工作。

钟伟根据当地情况,依靠自身技术,着力推动建立胸痛中心,规范胸痛、卒中溶栓治疗,开展卒中中心建设自查,卒中中心多科联合会议加快促进卒中中心建设,规范交班形式和内容。同时普及精准治疗理念,开展中医治疗呼吸衰竭、血小板减少、无力导致出血、顽固心力衰竭等,着力解决当地群众辗转难愈的疑难重症,让患者就近就医,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一人患大病,全家受拖累,医疗帮扶是打通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钟伟经说。为了让一些患者不出门也能看病,钟伟多次前往患者家中耐心检查诊疗,送去药物的同时,还帮其制定了日常护理方案,与他们分享健康知识和理念,尽量将疾病控制在初始状态。

事实上,将粤黔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进行城乡全覆盖,切实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黔南州来,让先进理念和医疗技术根植黔南州各家医疗机构,惠及地方群众,是黄埔区开展对口帮扶以来一直在推进的工作。

2019年11月,广州开发区医院除独山县人民医院以外,分别与县中医院以及独山8家乡镇卫生院签署帮扶协议,实现独山县城乡医疗帮扶全覆盖。广州开发区医院医疗团队足迹遍布百泉、上司、下司、麻万、麻尾、影山、玉水、基长8个乡镇卫生院。把儿童发热、儿童高热惊厥等基层常见疾病处理流程送到各家卫生院,让当地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一线城市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疗团队每月不定期进行义诊及探望贫困户,耐心细致地解答就诊群众的各种咨询,进行免费检查,并根据群众自身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和治疗建议。探望深度贫困户,为其送医送药,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解决疾病痛苦。义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赢得良好社会口碑。

“以前都是坐在办公室,现在要深入百姓家,到处奔波,感觉是很不一样,但能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里,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这点辛苦也就没什么了。”团队中不少医生表示。

为了解决群众就近就医的问题,2019年,三都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的情况,投入7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三都黄埔医院,主要服务附近约5万居民,并计划再安排100万元用于医疗设备添置。此外今年将单独安排110万元用于4个深度贫困村的卫生室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室的短板,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都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姚锐淇表示,下一步将探讨合作远程诊疗,让三都人民在当地就能享受到我们黄埔区优质的资源,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个契机,让三都县的医疗卫生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输血到造血

黄埔名医手把手传授技术

一批批医疗专家的到来,只能为当地医疗解燃眉之急,但要想真正达到医疗帮扶,不仅需要“输血”,更要“造血”。将技术留下,培养一批批业务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伍,才是根本。

黄埔区中医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马玉琴也有相同的见解。在三都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开展帮扶工作的三个月里,马玉琴利用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科内业务学习等形式,对三都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诊疗技术要点,分享个人临床经验,促进科室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帮扶的三个月,马玉琴现场示教指导153 人次, 开展教学查房183人次,专门业务授课6次,手术示教61人次,会诊疑难病例讨论10余次。

为了提高三都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急救处理能力,马玉琴协同本院妇产科副主任余秋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急救演练。

马玉琴表示,希望通过妇产科急救演练,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尽心尽责把先进的医疗理念、工作方式和诊疗技术无保留地传授,并通过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提升医疗质量,规范诊疗程序,努力带出一支“收得住病人、治得好病人”且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黄埔区与黔南州开展了“组团式”结对帮扶。三都县24所医院与黄埔区6所医院“组团式”结对,黄埔区先后选派25名技术人才赴三都挂职指导,接收三都县34名专业技术骨干和基层卫生院院长到黄埔区多家医院进修学习等。

独山县人民医院选派了16名人员到广州开发区医院进修,唐玉龙便是其中一个。2017年,唐玉龙借助广州开发区医院对独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的好时机,到广州开发区医院进修一年,业务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多亏了帮扶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和倾囊相授,我成长非常快。从进修回来,仅一年便独立开展了100多例膝关节手术。”唐玉龙表示。

“我们的帮扶虽然有期限,但我们与黔南州医疗技术的交流,与当地群众的感情没有期限。”钟伟感慨道。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正是这一批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黔南州,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为整个黔南州医疗发展筑牢了安全保障,让全面小康有了“医靠”。

在多年对口结对帮扶中,黄埔医疗团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广州开发区医院医疗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工作队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黄埔区中医医院林向东、九龙镇中心卫生院马永康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们在健康帮扶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