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教育扶贫:多所高校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
全国多所高校积极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深聚焦·聚焦教育扶贫③)
“作为科技小院的诞生地和成长地,我们县有农业人口45.1万,耕地72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5万亩。自中国农大在我们县建立实验站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帮助我们改土治碱、增产致富。”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团队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创新和验证技术,集成技术模式,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既解决了科研同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也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为汇聚了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责。而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全国多所高校也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与科技优势,努力在祖国大地书写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
科技扶贫 创新驱动拔穷根
这几天,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林海村小尾寒羊养殖场的几位老乡笑得合不拢嘴,原来养殖场经常会发生的牛群、羊群走失难题,在吉林大学师生团队的帮助下,顺利解决。
师生团队为养殖场量身定制了羊群GPS实时定位项圈,能够实现实时或者定时追踪,还具有轨迹回放功能、围栏设防功能,系统还防水且耐剐耐磨,可有效防止由于羊只打斗造成的项圈脱落。
安装实时定位项圈后,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羊群的位置,还能设置羊群活动范围,有效预防羊只在放牧过程中由于看管不严导致的丢失,还能够了解羊群的轨迹路线,通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后,科学推断出羊群在什么位置放牧育肥较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领域的“渔”是什么?科技助力、创新驱动,帮当地百姓拔掉穷根,无疑是答案之一。
近年来,多所高校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精准、持续帮扶贫困县的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高其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扶贫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比如,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针对帮扶对象采用科技帮扶手段,在系统考察贫困地农田、水利、气候、农作物、养殖业等情况后,因地制宜寻求有效可行的技术扶贫手段。该院高岩老师团队秸秆转化项目,可实现秸秆肥料直接还田改良土壤,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有效降低因燃烧秸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为提高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相关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南开大学与庄浪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北京化工大学将城市生活垃圾、作物秸秆等高效分离提质预处理等技术引入定点扶贫的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节支,解决贫困人口就业。
“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全国多所高校正在探索一条以科技的力量帮助农民真正拔除穷根的有效之道。”采访中,不少高校负责人谈道。
医疗扶贫 同舟共济暖人心
2015年1月底,来自云南大理云龙县10岁的小军欢欢喜喜地坐在病床边,身旁的父母也一脸笑容,再过两天,他就可以回家了。月初,刚来到上海的小军还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治疗,他已经可以和普通小朋友一样,正常学习生活。
“家里是靠种植马铃薯来过活,一年到头也没啥钱,为了小军的病,最远也只敢去大理州的医院瞧病,这次多亏了同济大学和东方医院的帮助,才能来上海接受免费的医治,全家真的很感激同济的救命恩人!”小军的母亲难掩激动。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与云龙县人民医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东方医院逐年落实工作计划,承诺在2014—2020年间每年在当地举办同济医疗周活动,开展义诊、查房、讲座、手术示范等活动,并接受云龙县人民医院医生来上海培训。到目前为止,共有8批100名专家奔赴云龙,接诊20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40余场,手术演示90余场,教学查房300余例,疑难病例讨论30余例。
为了有效防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国多所高校启动医疗扶贫工作,在保障贫困地区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助力精准扶贫的扎实推进。
“我看到了!”对于赴云南临沧凤庆县开展扶贫义诊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来说,这无疑是他们在当地最想听到、也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作为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凤庆县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多次组织由白内障、眼底病、视光学等专家构成的医疗队到凤庆县开展医疗扶贫义诊手术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工作,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中山大学的“光明使者”。
清华大学定点帮扶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几年来,清华大学凝聚广大师生与校友力量,面向南涧扎实开展了教育、医疗、产业等多个重点扶贫项目,有力助推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主体,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项目为抓手,在南涧县大力开展医疗扶贫工作,有效解决患儿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项目中,医院、地方政府、慈善基金三方通力合作,还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救助模式,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人才扶贫 带动观念转型升级
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多所高校积极输出人才资源,力争通过人才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带动观念转型,在贫困地区群众心灵深处埋下“我要脱贫、我要致富”的思想火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独组建研究生支教团山西分团,每年选派3名大学生前往中阳县阳坡塔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还有来自全校的15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300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赴中阳开展长短期支教和社会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组建专家团,为300余名党政干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同时设立扶贫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发动大学生到扶贫当地参与精准扶贫,以创新研究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为有力助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当地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大学师生多批次深入云南大理的弥渡县,在当地政府、中小学和幼儿园挂职锻炼、交流互动,将知识智慧与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山深处的困难群众,鼓励当地人民努力实践,增长知识和见识,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根据与弥渡县委县政府的协商,北京大学还先后派出3名干部挂职弥渡县副县长,2名干部挂职弥渡县下辖村第一书记。此外,北京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学生艺术团、学生社会实践团等团体多次赴弥渡县举办校园文化宣讲、法律知识讲座、田间调研等活动,广泛传播文化知识。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地区和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全国多所高校正在扶志与扶智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赵婀娜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