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广州优化营商环境新政即将出台 更重视科技创新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8-13 17:15:0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8月13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第16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该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司法专家介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的起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副局长张建山在回答“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十分关注科技赋能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这方面提出了那些具体举措?”时表示,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危中寻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总结和提炼了相关经验做法,在科技赋能方面做了如下制度设计:建设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建立产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加强与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加强应急供应链智慧分级响应和联防联控,建设应急用工、物流与供应链协同调度平台,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国内国际市场动态和本行政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人力资源、设施设备、供给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和政策信息等服务;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服务体系,破除生产要素的流通壁垒,完善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促进产业互补和产业合理布局;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全市统一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推广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行政检查、司法保护等领域的运用,提高服务管理效能。

针对城市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吸引和培育人才方面创新举措的提问,该市司法局程应游处长介绍,为吸引更多人才来穗发展创业,加快形成与广州千年商都和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人才聚集效应和智力支撑,《草案》在完善外地人才积分入户政策、培育“羊城工匠”、放宽港澳专业人士从业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首次通过地方立法推动“跨区纳才”。《草案》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面向特定地区放宽户籍限制,缩减专业人才入户时间,这在国内地方立法尚属首次,也是广州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草案》如获通过,广州将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城市。健全“羊城工匠”培育机制。2019年,广州实施培育“羊城工匠”5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实现高技能人才突破100万人的奋斗目标。为进一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草案》提出构建技能人才“终身培训体系”,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授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训、聘用考核、职称认定、职业保障等制度,提升广州人才竞争力指数。逐步放宽港澳高端人才从业限制。《草案》规定试点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允许具有港澳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在广州提供服务,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同时,《草案》要求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境外人士出入境、就业投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司法专家滕宏庆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广大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产业供应链断裂等困难,草案首次在国内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中提出突发事件扶持、产业供应链保障和融资服务创新等制度,通过立法构建应急法治保障体系,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在突发事件尚未对市场主体产生影响的“事前”,草案要求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动态分析评估和反馈机制,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对易遭遇风险的企业人员、财产、设施、场所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及时调整”;在突发事件已经对市场主体产生影响的“事中”,草案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支持,并“鼓励市场主体开展互助,采取调整薪酬、弹性工时、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劳动关系”;在突发事件结束以后的“事后”,草案提出政府要“根据遭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市场主体损失情况,制定救助、补偿、补贴、减免、返还、安置等措施并组织实施”,而且还要“对突发事件中临时征收征用的应急物资,应当及时返还;无法返还的,应当依法补偿”。另外草案还完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建立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普惠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发和推广惠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开通中小微企业服务绿色通道,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完善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依法向金融机构提供涉企信用信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综合信用服务。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