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岭南

江门首创三大社会扶贫行动--跨越十年的爱心接力 累计筹集善款超15亿元,

发布时间:2020-06-30 12:22: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唐达 周颖森) 从2010年以来,每年6月30日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这意味着扶贫开发已成为广东省一项长期执行的攻坚政策。

爱心之城,侨都江门。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契机,十年来,江门各级慈善会累计筹集慈善捐款超15亿元,有效有力支持了一批又一批脱贫攻坚、公益福利项目“开花结果”。

作为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慈善事业在江门落实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创造了重要价值,在江门推动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构筑社会大扶贫新格局中担负了重要角色。

这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战。

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砥砺前行,不落一人。截至2019年底,在现行标准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全市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标。

“三级结对”“四级挂扶”帮扶机制、“五级书记抓扶贫”“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责任机制、“11+3+3”精准扶贫措施、“三社联动”扶贫行动……“先行一步”的江门正在书写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这是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今年,江门坚决保持攻坚态势,做到防疫脱贫“两手抓、两不误”,实行提质增效工程,加强消费带贫益贫力度。同时,还坚持做好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并行施策,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与扶贫产业有效融合,探索建立从“攻坚战”走向“常态化”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江门全面推进落实对口崇左“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近三年来,双方广泛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取得显著成效。

“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是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主题,也是江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2010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它是全国首个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省级专项活动日。当天,我市在市体育馆举行了“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心接力。

江门各界热心人士为精准扶贫捐款。

时光荏苒,大爱无声。今年是“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在回顾这不平凡的十年时,我们发现,扶贫济困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江门这座城市的血液中,江门也在这份高质量脱贫“答卷”中,构筑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大扶贫的新格局。

A

十年累计筹集善款超15亿元

2010年6月30日是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我市也隆重举行了“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紧接着,4支特色扶贫济困车队奔赴全市各地,开展送医送药、送扶贫物资等一系列扶贫济困活动。

自此,这场爱心接力在江门“起跑”,从未间断。2011年,江门在东湖影剧院举行“广东扶贫济困日”主题晚会,通过现场募捐和热线募捐,共筹得善款1638万元。

2013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江门市本级通过组织短信宣传、访贫慰问、义工街头募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面。

前4年,全市各级筹集善款已达1.4亿多元。2014年6月30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相较往年,当年活动再次创新,市本级专门设立了5个定向认捐项目,帮扶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

2015年,江门深度整合全国“扶贫日”、“广东扶贫济困日”、慈善公益万人行三大活动,并确定6月份为“慈善公益活动月”,主题定为“精准扶贫、慈善济困”。

当年6月30日晚,“大爱江门——2015年江门市慈善公益晚会”在新会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晚会共募集善款14133.77万元人民币和3141.06万港元,合计人民币逾1.6亿元。

2019年6月,江门启动了主题为“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扶贫济困慈善活动,全市募集扶贫济困慈善公益善款达2.5亿元,设立了10个定向认捐项目,向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子女入学资助、创业就业扶持等伸出援手。

十年来,江门各级慈善会累计筹集善款超15亿元,支持了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就业等一批脱贫攻坚和社会福利项目“开花结果”。

利氏家族后人、香港广域建业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利承武认为:“慈善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股重要力量,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一些人摆脱困境,解决一些可以帮他们解决的问题,就很好。”

“政府扶持企业,企业也要履行社会责任。”香港万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世文表示:“精准扶贫就是要去帮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我们大力支持社会民生事业,重点是医疗和教育事业。”

昌兴关爱慈善会创立于2011年,由香港实业家黄炳均先生独资创办。“慈善会为困难群众解决了生活上的许多实际困难,帮助政府排忧解难,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办会的初心。”该会会长何秀玲说。

十年慈善,爱满侨乡。江门通过开展扶贫慈善活动,强化社会资源链接,实施大社区扶贫,使慈善公益成为脱贫攻坚中政府救助的有力补充。

除“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外,江门还涌现了更多扶贫济困慈善品牌。

如,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壹号爱心”助学活动,从2014年至今连续六年举办,累计资助500多名五邑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资助金额超100万元;五邑慈善会成立十年来,聚焦助学、助困、助残,每年坚持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累计完成慈善项目逾140个,资助约2.5万人次。

“我们要更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对政府救助的补充性作用,让慈善工作在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创造更多价值,共同构筑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新格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举办,对江门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设立了10类38个扶贫济困和慈善公益项目。“我们将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募捐活动,资金将重点用于江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

江门市“微心愿”志愿服务。

B

全省首创三大社会扶贫行动

扶贫济困慈善活动只是江门社会大扶贫格局中的“一角”。近年来,江门着力整合各界资源力量,激活社会扶贫活力,逐步搭建起了“政府+行业+社会”的大扶贫工作平台。

这其中,“千(万)义工助千户”“百医牵百村”“百企扶百村”三大社会扶贫行动,是具有江门特色的“全省首创”。

7年前,蓬江区杜阮镇贫困户李廉兴因中风彻底丧失了自理能力,随之而来的还有沉重的医疗负担。2015年起,杜阮镇卫生院医生何秀在和王会会成为了李廉兴的家庭医生。

每周,何秀在和王会会都会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送药上门,让李廉兴在家就能免费得到医疗服务。数年来,老人的身体情况持续好转,也不用再担心医疗保障的问题。

截至目前,杜阮镇卫生院已签约服务贫困人口287人,完成杜阮镇贫困人口全覆盖。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外,杜阮镇卫生院还联合江门市中心医院等开展义诊活动,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因病致贫亟需医疗帮扶,是农村贫困户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百医牵百村”帮扶行动,有力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的解决,满足了偏远地区村民看病就医需求。

不仅如此,民营企业参与新时期精准扶贫,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探索社会扶贫的重要支撑。自“百企扶百村”帮扶行动以来,江门已指导100多家商协会和企业,对市内100条老区村和扶贫协作帮扶县的91条村实行结对帮扶。

“‘百企扶百村’不是简单的一捐了之,而是要指导会员企业,根据经济实力和帮扶能力,开展不同类型的扶贫工作。”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蒋武柳说。去年12月,该协会签约对接潮连芝山社区。

开平市大沙镇是江门打造省级茶叶产业园的核心区。“我们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带动了岗坪村70多户村民种茶,实现脱贫增收。”天露仙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汕说。

此外,“千(万)义工助千户”帮扶行动还整合了全市各类志愿服务资源,通过结对帮扶、社会帮扶、专项帮扶等方式,动员义工组织及个人等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众多志愿服务慈善品牌。“微心愿”项目就是其中一个。“微心愿”项目资助方、维达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林永照认为:“‘微心愿’项目为企业志愿服务找到了可行路径,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社会力量的聚合,让扶贫行动更有力,让帮扶对象更有爱。

C

社工“补位”助推精准扶贫专业化

脱贫攻坚,牵涉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单纯依赖扶贫干部的努力,很难实现脱贫工作的专业化、动态化。

“自从儿子出生后,一直是我照顾他,还要买菜煮饭、定期帮丈夫复诊取药。看到家里这样,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不知道该怎么办。”新会贫困户芬姐靠着打散工,挑起了一家三口的重担。

2015年,江门率先在新会区试点开展社工服务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社工在脱贫攻坚中的“补位”作用,并逐步探索出“干部结对帮扶、社工跟进落实、贫困户主动承接”的扶贫模式。

从入户探访、疏导情感到对接资源、精准脱贫,芬姐在社工的协助下成功就业。像芬姐这样通过“社工+扶贫”模式实现“摘帽”的帮扶对象还有很多。目前,江门已全面推进社工帮扶服务。蓬江、江海、新会已实现社工帮扶“补位”全覆盖。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为激发帮扶对象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当地政府不但推出了就业奖补政策,更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参与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攻坚“输血”与“造血”、“扶智”与“扶志”的“双结合”。

近年,新会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春风计划”就业扶贫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家政服务公司以家庭服务形式,提升帮扶对象就业积极性,提高扶贫户家庭收入,实现“造血式”脱贫。

何丽珍是“春风计划”帮扶对象,丈夫因中风失去劳动能力后,她四处求职碰壁。成为帮扶对象后,认真细致的何丽珍很快通过培训实现上岗,如今有了稳定的工作。“‘春风计划’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何丽珍说。

新会区彩虹社工服务中心谭瑞兰是“春风计划”负责人,她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后,我们一边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一边搭建就业平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在“春风计划”的实施中,谭瑞兰切实感受到,社工服务介入精准扶贫填补了政府扶贫工作未触及的领域。“譬如说,通过社工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可以推动扶贫工作更细致贴心,更加专业化。”

从三大社会扶贫行动,到“社工+扶贫”帮扶模式,再到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契机开展的大社区扶贫,具有江门特色的社会大扶贫新格局,已成为脱贫“答卷”中的浓重一笔。(供图 周华东 唐达 毕松杰)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