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聚焦全国土地日 听听部委省市领导和专家都说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06-26 13:26:28 推广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聚焦全国土地日,听听部委省市领导和专家都说了什么

今天(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为纪念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由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性宣传日,目的是倡导节约用地、保护环境。自1991年第一个全国土地日开始,每年的土地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由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土地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第28个全国土地日座谈会”在深圳举行。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回顾了中国土地制度沿革的历史,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大家认为,在庆祝贺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全国“土地日”纪念活动选择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的深圳举行,意义不凡。

出席当天座谈会的领导有: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王世元主持了座谈会。

王广华在讲话中表示,土地管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又恰逢"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入宪30周年。选择在土地拍卖"第一槌"的诞生地深圳召开纪念座谈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土地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背景下的未来前景,很有意义。

王广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

许瑞生表示,开展纪念全国“土地日”座谈会,是增强全社会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社会各界共谋共议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接下来,广东省将坚定不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旗帜鲜明地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大力推动"三旧"改造实现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转变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传统路径依赖。同时,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

王世元表示,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紧跟时代步伐,在探索中前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土地管理改革前进的每一步,无一不是迎难而上、步履艰难、不懈改革的结果。当年深圳的"第一槌",充分体现了深圳改革者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这种大胆创新、改革探索的担当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在新时代按新的部署和要求还要大力倡导和传承。

邹玉川认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4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土地管理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也开启了新征程。要实行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增量用地与存量用地挂钩制度,在保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的同时,抓紧完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土地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洪表示,目前,深圳通过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了适应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存量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效支撑了城市转型发展,打造了"深圳质量"。接下来,深圳将按照自然资源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优先、高效集约,坚持绿色低碳、精明增长,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陆海空间统筹、加强地上地下统筹,跑好改革接力赛,向改革要空间、要效益,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资源管理保护全面上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的治理新路。

陈光荣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三角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做出新的探索。比如,探索跨行政区的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和整合利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探索“三旧”改造新机制,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探索土地立体开发和地下空间分层赋权,拓展城市用地空间;探索实体经济产业用地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座谈会上,郭仁忠、刘守英、谷树忠、蒋亚平、王立彬等知名专家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土地科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和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福州、深圳和佛山等城市介绍了各自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改革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读特新闻+】

盘活存量 集约发展

深圳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管理新模式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是最宝贵的资源。深圳陆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改革开放之初,深圳通过率先建立土地有形市场,释放了发展活力,推动了城市实现快速发展。

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幼鹏介绍,2012年开始,深圳通过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圳逐步构建了适应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存量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效支撑了城市转型发展,打造了"深圳质量"。深圳在存量土地开发上率先遇到了问题,率先进行了攻坚,取得了一些经验。

首先,深圳坚持利益共享,以多方共赢盘活存量空间。利益共享是撬动存量开发的核心支点。为破解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益平衡难的困局,深圳在存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则,实现了分配主体由政府一元向政府、社区、企业等多元转变,分配方式由单一货币向土地、货币、物业、股权等多元方式转变,极大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均衡各方利益,明晰了土地产权,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一批"政府拿不走、社区用不好、市场难作为"的存量用地。

其次,坚持公益优先,以刚性规则补齐民生短板。公益优先是存量开发中必须坚守的底线。深圳在存量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守住政府该守住的,做好政府该做到的,在统筹考虑各方利益时做到三个优先:优先保障生态;优先落实公配;优先安排建设。

第三,坚持空间统筹,以一体开发提升发展质量。空间统筹是存量空间优化配置的重要抓手。深圳始终注重多维度空间统筹,着力提升存量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序性。通过层层统筹,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了土地利用从无序到有序、从平面到立体、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性转变。

第四,坚持规划协商,以深度互动保障规划实施。存量用地涉及权利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形成共识、落地实施难度大,对此,深圳创新"协商式规划制度",改变了传统由政府主导的新增用地规划编制模式,社区、开发企业等都可以成为规划编制主体;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方式,各方利益共同协商、深度互动、充分博弈、达成共识。

自2012年深圳启动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六年时间里,深圳在改革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存量土地开发面临着系统性、深层次难题。接下来,深圳将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把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保护的历史契机,继续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管理新模式,加快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大保护"; 不断探索存量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自然资源智慧管理"大平台",为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

在王幼鹏看来,土地改革是篇大文章,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新时代,要在"共抓大保护"的前提下继续实现"大发展",存量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是必然选择,这也是城市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所以应当抑制新增用地开发的冲动,改变外延扩张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存量发展,创新存量开发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坚定不移走集约内涵式发展新路。接下来,深圳将继续勇担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加大力度深入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存量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