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韶关:对标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0-06-29 15:53:1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韶关:对标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韶关市市场监管局聚力“六稳”“六保”,力促全市复工复产加速度。唐音摄

2020年1月10日,韶关颁发首张自助打印营业执照,深化“互联网+商事登记”服务模式,助力市场主体轻松领取营业执照。梁伟 摄

韶关税务部门设立疫情防控办税绿色通道,为纳税人提供便捷办税渠道。饶佩怡 摄

“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接受‘实质审查’,过去办这个证要等近一个月。今年复工复产后,我们公司增设生产线,从申请、专家现场评审到发证才5个工作日,让我们的投产时间比预期提前了半个多月,十分给力。”曲江丹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建新感叹道,韶关行政审批服务效率的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办证审查过程更包容,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政府在积极为企业服务,营商环境更好了,我们对以后在韶关的投资就更有信心。”梁建新说。

办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是韶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把改革推向行政审批实质审查这个“深水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韶关市行政审批效率走在全省前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开办便利度居粤东西北首位,并被省审计厅列入“审计发现的积极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好案例”,改革可谓硕果累累。

韶关市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马上办”服务模式改革和“开办企业一日内办成”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政务环境,聚焦难点痛点问题,通过简化开办企业环节,探索“证照分离”改革,把改革推向实质审查“深水区”,探索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成本和时间成本,激发了市场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基本建立了与大湾区相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

1.开办企业一日成审批时限至少压缩50%

2019年,韶关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制定了《韶关市2019年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方案》并予实施。改革以“马上办”服务模式改革为抓手,聚焦商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税票、银行开户等开办企业全链条环节。自去年5月27日起实现韶关全市开办企业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其中商事登记不超过0.5小时,印章刻制不超过1小时,首次申领发票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

韶关各相关部门继续竞相发力,开展便利营商调研,完善商事改革相关文件、制度,通过深化充分授权、容缺办理、制度保障等有力措施,进一步细化完善该市企业开办便利化服务模式。

“部门合并前,多数原工商相关事项的审批都是可以在窗口进行的,我们顺应机构改革重组后的优势,先从工商登记注册这一块入手,规范好制度,逐层逐项推进,可作为其他审批流程改革的参照。”韶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欧新全在谈到如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时自信满满。2019年1月,该局组建成立后,梳理认领相关行政事项实施目录达2076项、权责清单1596项。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该局积极发挥商事制度改革牵头部门的模范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绣花功夫”推进改革,全力破解“照后准营”的“老大难”问题,在深化“马上办”服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实现市场监管审批业务大提速,探索积累了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深化“马上办”服务模式充分授权一线人员

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韶关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以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计量、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145项。该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与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审一核”制度(试行)》《登记注册“审核合一”制度(试行)》《企业注册容缺登记制度(试行)》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方案,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们以企业申办营业执照为例,实现网上办理之后,企业申请人只需在网上提交所需要的申请资料,我们前台审批人员就可以通过系统对申请材料进行一个初审,对通过网上初审、提交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登记申请,我们承诺‘马上办’。”韶关市市场监管局许可注册科科员王文怡介绍。改革以审批流程再造为工作突破口,把更多审批权限下放到办事窗口一线工作人员,使审批权限从“倒金字塔”变为“金字塔”,避免多层审核、环节过多。对符合法律规定的都全面实现“审核合一”,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改革,真正把审批权力变为主动服务。“权限越大,责任也越大,我们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审批的事项类型增多了,也促使我们加紧学习更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审批效率,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王文怡说道。

目前,韶关市市场监管局承担的145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审核合一”一岗办结110项、“一审一核”两岗办结35项、窗口组长审批的35项,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事项占总事项比例达100%。

改革推向“深水区”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为把改革推向纵深,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自2019年10月15日起,韶关市市场监管局在涉形式审查行政审批事项100%“马上就办,马上办好”的基础上,对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工业产品许可、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许可等五大类涉及实质审查(需要第三方或专家评审)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审批流程再造“马上受理、马上启动”。

实质审查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难点和堡垒,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韶关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精简优化审批流程,对需组织第三方评审机构实地现场审查的实质审查事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审批资料不再流转到科室,直接采取“窗口-审查组-窗口”模式。实质审查事项在受理的同时,马上启动选派审查组程序,在收到审查报告的同时,马上启动审批程序,做到受理和启动审查同步,做到收到审查结论和审批程序同步。该措施减少了环节,优化了流程,大幅压缩了审核审批时间。

同时,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韶关市市场监管部门把容缺制度、承诺制等创新性制度延伸到了第三方鉴定评审机构和审查组,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等许可事项的实质审查当中,引入容缺办理、承诺整改等创新机制,严控“否决权”,实现行政审批需实质审查的事项“马上受理、马上启动”。对具备基本申请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材料有欠缺、瑕疵或缺少非关键性材料的,审批部门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由申请人填写承诺书,承诺在现场审查时提交给审查组即可受理业务并马上启动审查程序。专家在现场审查对一般性问题(非关键性、否决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在企业签署承诺书后签署意见出具报告,先行办理。此举,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对此,当地食品生产许可评审组的一位专家表示,改革后由市场监管部门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组进行相关评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专家也需要转变观念,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有更多服务意识,去帮助企业更好地依法依规做好整改。”拥有广东省食品生产现场核查组长资格的韶关学院副教授朱定和表示。

“特种设备比如气瓶充装许可,涉及到安全问题,我们专家组在做实质审查的时候要到现场查验资料、人员、设备等软硬件并提出整改意见,这个环节的耗时不能压缩,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前后做好衔接工作,有制度支撑就能提高效率。”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韶关检测院副院长黄立武介绍,“例如检查过程中发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已通过审批但未能及时取证的情况,就容许企业签订承诺补齐资料,避免一票否决不予通过。”

“过去进行实质性审查还需要企业自己承担专家评审检测的费用,现在全部免费,一年省了几万元;准备资料也简化了,不需要专门请两个人做材料,这样提高了企业申请报批的积极性,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中。”韶关市林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根感慨道。

韶关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充分授权,对五大类14项涉及实质审查的审批时限由法定时限10-20个工作日,压缩到3至5个工作日,压缩时限达75%。暂未纳入此次改革的特种设备充装许可的审批时限也压缩了50%,为提升该市开办企业便利度再立新功。

营业执照实现自助打印办照发票刻章一条龙服务

今年1月10日,韶关市政银合作·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上线,诞生了全市首张通过“自助打印”完成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该项措施使审批流程由原来的“受理审查—核准—打印—发照”,压缩为“受理审查—核准”,执照可通过自助打印立等可取,极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对助力中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改革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韶关税务部门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申请人通过“一窗受理”系统提交申领发票等业务申请,实现申领发票与其他业务“并行办理”,提高开办效率,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纳税服务。推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线下设立导税台和专业导税人员,实行首问责任制;线上推出网上纳税人学堂、掌上纳税人学堂和12366热线咨询,通过多种平台公布办税指南,对企业办税(费)事项进行全流程的清晰指引。通过短信通知等方式告知企业事项办理情况,方便企业查询办理进度。同时,持续简化涉税事项办理,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应用,减轻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的负担,推进流程简并、压缩时限、“非接触式”办理。不断完善“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工作机制,及时更新并充实“套餐式”服务内容,企业通过广东省电子税务局新办纳税人业务套餐,只进行初次申领发票操作的企业无需提供银行开户信息。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应用,特别是加大电子普通发票推行力度。

韶关公安部门结合“互联网+公章”智慧新民生模式,进一步简化公章备案流程,凡是申请刻章的,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必须确保在1个小时内完成公章刻制备案工作。2019年8月以来,严格执行省公安厅相关通知要求,不论有无安装芯片的公章均可在系统内进行备案。全市对开办公章刻制店取消限制,凡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申请均予以颁发刻章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安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平等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对公章材料选择方面更加自主。自2019年至今,全市新申办的公章企业12家。同时,通过招标形式,使公章刻制单位入驻市政务中心、区政务中心,进一步节省了企业开办时间成本。

2.聚力“六稳”“六保”市场主体增长率达8.14%

今年3月25日,韶关市梦网智防科技有限公司、韶关市山峻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主要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的高新企业在两小时内实现企业开办。由于企业股东大多从外地赴韶,为给企业带来专业快捷的商事登记服务,韶关新区管委会特批住所,由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一址多照”方式,开辟绿色通道一对一指导企业准备资料,通过“容缺办理”“马上办”,高效便利完成了企业入驻园区的登记注册工作,按下了提升全市企业开办便利度的“快进键”。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韶关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把“六稳”“六保”工作尤其是稳企业、保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强化政策帮扶,提升服务效能,力促市场主体发展。

23条措施

助个体工商户共度时艰

该市出台《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在加大金融支持、做好税务保障、增加财政补贴、降低用工成本、便利政务服务等五大方面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印发《全市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支持措施实施方案》,从降低经营成本、加大资金纾困力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服务保障四个方面,通过减免场地租金、减轻税收负担、延期还本付息、增加融资安排、延长证照有效期、放宽信用监管、推行柔性执法、减少经营场所限制、依法豁免登记、缓解用工难题、畅通诉求解决渠道、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等23条措施,全力帮助韶关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影响。

五项暖企措施助力

复工复产复市率达93.83%

韶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并创新开发了“战疫贷”产品,对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尤其是生产、供应参与疫情防控所需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开通特别通道,共有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300万元,为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强大助力;开展“战疫情促发展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行动”,通过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为一批私营企业协调办理了授信总额为4000万元的“复工贷”,并动员爱心企业减免经营困难租户租金约150万元……

韶关市场监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采取“网上办理、建立绿道、容缺登记、质押融资、加强监管”五项暖企举措。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发照,做到7×24小时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服务不间断。同时,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及时调整政策举措,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精准、更有力地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复市率已达93.83%,人员返岗率92.42%。

登记市场主体

同比增加13663户

该市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广东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有效期限,在原有效期限的基础上延长至一级响应解除后90日,解决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用工问题。同时,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提下,对于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督促市场主体进行整改,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这些“硬核”措施极大提振了士气,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齐头并进,新登记市场主体稳步攀升,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登记市场主体181532户,同比增加13663户,增长率达8.14%。

延伸

突出深化“放管服”打好政策“组合拳”

2019年,韶关顺利完成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根据《第一批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具体事项表》,在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106项改革事项中,涉及该市的改革事项有9个单位41项均已实施(其中直接取消审批事项1项,实行告知承诺事项8项,优化准入服务事项32项)。

今年4月,该市继续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形成《韶关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送审稿),提出了全市“证照分离”改革指导思想,明确试点范围和内容。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韶关市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广东省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设定的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当中,由市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实施且不涉及调整适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有关规定的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在全市实施改革试点。推进改革从落实清单管理制度、分类实施改革措施、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方面,强化改革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全方位落实。

同时,出台《韶关市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措施,抓好退出制度改革任务的落地实施,运用政策“组合拳”,为企业退出纾困解难,构建便捷高效、公平有序、风险可控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服务高质量发展。

  撰文:唐音 陈惠韶 黄河人 文字统筹:毕式明 编辑统筹:甘韵矶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