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东莞将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0-06-17 16:44:2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实习生王惠玲 报道)6月17日,广东东莞举行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出台实施,标志着东莞市正式进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时代。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东城、万江、南城三个街道完成30%以上的社区建成分类处理系统,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30%以上的区域建成分类处理系统。

2021年底,三个街道完成80%以上的社区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各镇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80%以上的区域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2年底前,完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按照“试点先行、注重体系、理顺机制、做实成效”的思路,有序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力争在2020年内初步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一是“定”下生活垃圾分类作战书。目前,东莞市已选定2020至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施区域,相关园区、镇街已立下军令状,并陆续画好作战图,力争在2020年内初步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今年,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将全域铺开生活垃圾分类;东城、万江、南城三个街道各有30%的社区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各镇各已选定1个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在选定各区域内的30%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二是“定”下生活垃圾分类时间表。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确定2020年内的工作时间表。6月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率先选定若干个公共机构、住宅小区示范点,推行“桶车同色”、“标志明显”分类运输,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分类模式,其他镇街完成辖区内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方案制定,启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9月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全区域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完成住宅小区撤桶并点、分类收运车辆接驳运行、增配厨余及大件垃圾处理设备等。12月底前,各园区、镇街完成示范片区建设任务,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实现各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三是“定”下生活垃圾分类路径图。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基于国标四分法基础,融入东莞市花玉兰花元素,彰显东莞特色,同时也体现生活垃圾分类助力建设美好家园的意义。另外,东莞市具备支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强大后端处置资源,将全面打造东莞特色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体系工作链。针对特殊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将分别建立专门的处置系统,确保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类体系闭环运转。

结合市情特点,以公共机构、公共场所、企业、餐饮机构、集贸市场、学校(文教区)、医疗机构、居住小区等八大领域为关键抓手,通过布建管理责任人、构建便民的分类场景、推进以人为本的宣传工作、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奖惩等,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一)布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

生活垃圾分类区域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如公共机构、学校(文教区)、医院指定专人担任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居住小区有物业服务管理的,由物业服务管理单位指定专人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没有物业服务管理的,由居民委员会指定专人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

管理责任人需建立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台账,配套和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设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规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

(二)布建便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场景

目前,已初步设定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场景的布建标准,包括不同类型机构的不同区域,如何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如何面向相关人员开展正确分类引导,管理人员如何收集转运等。例如某机关单位,具体明确在人流密集区域、楼层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茶水间、卫生间、饭堂等不同区域如何设置收集设施,管理人员如何集中收集,如何联系后端处置单位前来对接处置等。当然,相关应用场景标准,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关键还在于各单位和全体市民自身的参与度,我们更希望各单位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方向,参照我们的相关标准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把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三)布建以人为本的常态化宣传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将从专业化培训和公众化宣传两方面开展。专业方面,针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从业人员及各领域管理人员,东莞市成立的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东莞分院和东莞市垃圾分类培训基地,将作为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的培训支撑,同时也作为面向公众开展宣传培训的基地。公众方面,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将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内容,充分借力东莞本土各种文化传媒资源及社会力量,包括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社会面广告媒介,以及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社会志愿者力量、妇联工作者、教师、社工、物管人员等,面向市民布建一个全覆盖、全天候、多元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大宣传机制,力争让市民不出门、不出厂,甚至不直接接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均可充分了解掌握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并参与到这一新时尚行动中来。

(四)布建考核倒逼的工作监督机制

东莞市垃圾分类办将出台考核评估方案,建立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镇街(园区)、各成员单位的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重点对体制机制建设、组织动员、设施建设、分类作业、示范区域建设情况、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并定期通报、约谈、媒体曝光。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