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广州黄埔区一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

发布时间:2020-05-27 20:19: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范敏玲 张成) 2020年,黄埔区力争落地总投资十亿级项目30个、五十亿级项目10个、百亿级项目4个;打造知识创造、产业智造、贸易创新和开放合作四大高地,营造数字、流量、绿色新经济形态;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推动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新增5所公办中小学,新建8所幼儿园,新建健身步道30条……

5月27日,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开幕。211名区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会议,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出席大会。黄埔区区长陈勇代表黄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由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世刚主持。会议听取了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黄埔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9年,黄埔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2亿元,增速创六年新高,广州开发区七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2020年,黄埔区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当科技创新尖兵、现代产业发展标兵、高层次人才精兵、营商环境改革强兵、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让广州开发区这面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现黄埔担当。

黄埔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9年,黄埔区经济发展连创新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2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创六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36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创六年新高;商品销售总额8900亿元,增长38%,增速创十年新高。固定资产投资1398亿元,增长 20.1%。财税总收入1168亿元,连续三年稳居千亿级别。地区生产总值、实际使用外资等七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2019年,黄埔区出台 5G、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政策,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荣获联合国“2019年世界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据统计,去年黄埔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5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833亿元,增长8.6%。

成绩的背后是黄埔区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该区引进重大优质项目164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其中产出超百亿项目12个。一批新动能核心骨干企业投产,全区投试产重点产业项目达到60个。

“四区四中心”重大平台建设不断提速。知识城“一核两心三区多园”城市格局全面铺开,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带启动建设,康方药业等54个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康盛生物等15个产业项目竣工;科学城展现新变化,“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2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雪松等一批总部项目建成入驻,瑞松等 36 个项目投产,“五年大变化”迈出坚实步伐;黄埔港焕发新活力,大湾区航运研究院等90余家航运机构落户,广物鱼珠产城综合体、中国软件CBD总部开工建设,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重要一极;生物岛实现新提升,恒瑞研发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默克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

2019年,黄埔区大湾区创新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黄埔区引进了中科院微电子所等10家大院大所,纳米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纳米科技转化主战场,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构建全国最完整的太赫兹技术创新链条,打响“黄埔实验室”品牌。新引进院士15名,高层次人才882名,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3家孵化器获国家考评优秀,60亿元规模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户。国家级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7位,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以此为基础,黄埔区2019年创新成果更加丰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增长50%;获得中国专利奖21项,占全市近一半,包括金奖1项;专利授权量1.76万件,增长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5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803件,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黄埔作为:以“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至关重要的一年,面对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很大的不确定性,黄埔区将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黄埔区以“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强逆周期调节的主动性,加大投资长远谋划的战略性,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完善全方位防控链条,筑牢口岸入境“大门”第一道防线,守住村社、厂区、商场“小门”,管好开学复课学校“校门”。加强经济运行精准调控,围绕解决产业链受损、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引导出口转内销和供应链国产化替代,争取国际订单,落实消费券等鼓励举措推动消费回升。

越是经济下行,越要逆势而上。黄埔区将扩大项目高强度投资,重点引进现代氢能源、宝能系列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落地总投资十亿级项目30个、五十亿级项目10个、百亿级项目4个。以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百大项目庆百年”,实现知识城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三旧”改造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区属国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实现重点产业项目动工、投试产各60个。

黄埔布局:打造四大高地 发展三种新经济形态

围绕北部牵引、中部建带、南部成链,黄埔区将加快构建“四区四中心+一区一园”发展格局,强化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在“双区驱动、双核联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知识创造高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推进大科学装置先行启动区、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智谷、氢谷、药谷、美谷、纳米谷五大知识创造平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推动知识城总规批复,推进知识塔等项目建设,共建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

打造产业智造高地。实施黄埔制造提质工程,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以粤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以立景创新为核心的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天基信息系统为基础,推动低空轨道卫星产业化应用。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重点建设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制药基地。推进科学城创新发展,打造世界领先的中国智造中心。

打造贸易创新高地。建设科学大道—开创大道、环九龙湖、鱼珠湾等总部经济带,引进一批科技、金融、商贸等总部企业。推进专业物流园区集中布局,创建综合保税区,创建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打造开放合作高地。加快新华穗港城、黄埔国际邮轮港、穗港澳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中欧、中英、中乌、中以等“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沙吉赞产业聚集区建设。

面对后疫情时期的需求变化,黄埔区还将以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为抓手,着力营造数字、流量、绿色新经济形态,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

在数字经济方面,建设国际数字枢纽,建设“双千兆”城市。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长廊。

在流量经济方面,大力发展零售新业态,加速发展在线娱乐,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培育旗舰型金融企业。

在绿色经济方面,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烯湾科技、广石化供氢中心落地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智能交通,引进百度等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企业。集聚燃料电池、石墨烯等检验检测中心,打造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

黄埔硬核: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黄埔区将全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核心区,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激发全链条科技创新活力,形成强大的源头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高端创新资源方面,发挥黄埔实验室“集聚、加速、协同、攀登”四大功能,推动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全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以上。筹建广州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

在创新合作方面,探索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强大湾区科技合作交流,推进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健全科技型民营及中小企业常态化服务机制,全年市场主体增长20%以上。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链条,构建以新技术培育为导向的垂直孵化平台,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以上。

黄埔典范:营商环境改革再创新标杆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改革开放。2020年,黄埔区将对标最好最优,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新体制,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充分挖掘营商环境软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营商环境改革再突破。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引进南方数字交易所。落实“金镶玉”2.0版等系列政策,围绕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更多针对性政策举措。

政务服务品牌再提升。积极争取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大力压减各项审批办理时限。创新“AI+政务”,实施智能审批事项50项。探索“区块链+信用监督”,打造“流程最优、材料最简、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服务品牌。

知识产权综改再深化。争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创建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平台。建设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发行证券化产品2个。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开发运营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培育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示范企业10家。

黄埔形象:城市品质再提升

2019年,黄埔区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开放大道等41条道路全要素升级,建成北二环—开创大道出入口等12条重点道路,地铁21号线全线通车,有轨电车1号线试运行。建成5G基站2500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永和河等4条河涌通过国检,河长制、环保责任制考核均居全市第一。

2020年,黄埔区全面塑造现代化城市品质,强化科学、精细、智能城市建设管理,推动城市空间转型、城市功能蝶变,把黄埔建设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新样本。

在构建枢纽型交通网络方面,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推动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建设,加快建设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穗莞深城际轨道。实施“72386”外围交通发展行动,打通科学城至知识城快速通道,推进开放大道、创新大道、知识大道等交通大动脉建设,全面完善重点园区道路配套,全年新建道路100公里。

在推进精细化城市治理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2.0版。持续推进主干道路景观提升,加快油麻山生态公园建设,创建14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垃圾减量率达到38%以上。

在优化集约型城市空间方面,争创“三旧”改造国家级试点,坚持总体规划、分批实施、总量平衡,确保三年、力争两年完成全区“三旧”改造拆旧任务。推动违法用地按时清零,力争拆除违法建筑700万平方米。

黄埔担当: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一二三四”工程,打造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一个龙头”,建设广汕路、九龙大道乡村振兴“两条主轴”,创建迳下、莲塘、麦村“三个精品村”,实施水稻、水果、蔬菜、花卉“四个万亩”农业发展计划。高标准建设隆平院士港,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全面完成阳山县对口帮扶任务,加强黔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

决战全胜污染防治。创建全市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力争南岗河、凤凰河、金紫涌达到IV类水标准。

决战完胜风险防范。打造广东省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与强降雨相适应的强排水体系。加强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黄埔温度:坚决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2019年,黄埔区发力民生保障,获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黄埔区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在基础教育方面,打造开发区、高新区、知识城、黄埔军校系列学校品牌,探索组建黄埔教育集团,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完善校长、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推广在线教育。新增公办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超7000个。新建幼儿园8所,新增幼儿园学位超2300个。

在医疗卫生方面,强化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鱼珠、南岗、云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岭南医院二期等医院建设,推进广州开发区医院、黄埔区中医医院、萝岗红会医院、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建设胸痛中心和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在文体事业方面,建设南海神庙文化景观带、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建成广州海事博物馆,筹建外贸博物馆,打造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推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中心、黄埔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继续办好黄埔马拉松等明星赛事,完善绿道、碧道网络,新建健身步道30条。

在社会保障方面,落实社保减负、补贴稳岗、就业用工和人才支持政策措施,用心用情做好爱心午餐、日间托老服务,科学发展机构养老,打造医养结合品牌。深化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