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央企加码布局京沪两大科创中心 多地“开拼”优势领域

发布时间:2018-05-28 09:30: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企加码布局京沪两大科创中心 多地“开拼”优势领域

  各大科创中心展开新一轮竞逐赛

  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成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我国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竞逐赛已经展开。北京日前提出,2018年是科创中心建设提速年,将布局多项重大任务;上海提出2018年是科创中心建设攻坚突破年,将以科创中心建设为牵引,展开新一轮科技创新布局。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有望加速推进,不少地方继续争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抢占科技创新高地。

  记者注意到,在此轮科创中心竞逐赛中,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成为竞争焦点,正得到优先布局。

  资料图:5月的深圳,年轻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实验。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科创中心建设迎来关键年

  360度太空球幕带你观赏太空大片,互动投影展示“墨子号”、“复兴号”等大国重器……在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记者注意到,科技创新正成为北京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在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北京均有不俗表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与加快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不无关系。“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北京在构建科技创新中心上,正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以重大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介绍,2017年,北京市确定了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完成率超过96%。今年更是部署了224项任务,全面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北京市科委党委书记、主任许强日前强调,2018年是科技创新中心提速之年,将积极推动网络安全、空间科学等领域国家实验室和重大任务在京培育布局。

  上海市也将2018年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攻坚突破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日前透露,上海已经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以科创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上海正瞄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技术行业持续发力。2018年上海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有望加速推进。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此前曾透露,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健民看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科创中心有着重要意义,它将与北京的科创中心、上海的科创中心共同成为创新强国的三个支柱。

  除了科创中心外,为抢占科技创新高地,不少地方继续争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此前表示。

  央企深入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作为“国家队”的中央企业也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5月21日,科技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中央企业参与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意见》指出,要引导中央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投入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会同两地政府,在资金投入、重大工程以及项目安排、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与中央企业合作。推动中央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高端处理器芯片、大飞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深远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在两地组织实施重点示范项目,加快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在两地转化落地。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占到77%,而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在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获得科技奖项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以及国产航母和大飞机等,都具有标志性的世界水平。

  对于央企如何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此前表示,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九条针对国资委机关的措施,为中央企业创新创造环境和条件。同时,国资委还设立了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航天、核能、高铁、3D打印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短板。

  创新配套体系待完善

  不过,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包括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形式单一等,应尽快补齐。

  “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主要是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而非硬件不足。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瓶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宋瑞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要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要注意硬与软的结合,着力强化政策、资金、人才等软环境配套。二是要注意研与产的结合,着力强化与产业资源进行实质对接。

  事实上,不少地方在科创中心建设上已经意识到软环境的重要性。比如,北京市此前出台《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即“28条”,赋予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以前,我们科研人员在科研周期内一半时间都干着会计的活儿。”有科研人员向记者坦言,在新政策支持下,院里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岗,专门处理财务事项,科研人员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学术研究。

  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北京今年明确,要制定导向明确的鼓励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

  还有专家指出,虽然科创中心建设“遍地开花”,但要避免形式单一、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比单一的科创中心更有意义。“目前我国的创新中心,分别处于创新链条上不同的环节,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也有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建议在创新中心设立之初加强统筹协调,对其区域布局有所考虑,从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互补、区域协同发展等进行超前的研究和安排部署。”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说。

  (记者 钟源 班娟娟)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