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东莞市人民医院ICU护理团队:守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0-03-27 09:17:05 来源:中国报道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万江病区护士长 任卫红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莞宣)在东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东莞市人民医院作为省、市定点收治医院,承担着救治市内重症患者的任务。市内最危重、最复杂的新冠肺炎患者,都被送入了市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在市人民医院ICU病房,这个该市至关重要的“主战场”,就有这么一群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护士,用他们的勇敢和坚韧,为我们捍卫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17年后再次冲锋在前

参与一线救护的医务人员,下班后都要到规定地点集中居住,回不了家。任卫红喜欢去驻地后边的河畔走走,有时约好了,她的爱人会带着8岁的小儿子去对面的河畔散散步,“三个人远远地碰一下面。”

任卫红是一位拥有近30年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从事ICU重症护理已有24年。她的爱人生了重病刚刚出院,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是,当战疫打响之时,这位护长毫不犹豫,取消休假,去到抗疫的最前线。“他是一名医护人员,很理解我的工作。”

她写下了申请去武汉支援的申请书,可是由于科室护理人员部分支援去了市九院等定点医院,大本营需要有人留守。“一夜之间,ICU搬空,全力救助新冠重症患者,需要有熟悉情况的护士长,调动团队的凝聚力。”

从1月28日,市人民医院收治第一例重症患者开始,任卫红就带领着ICU护理团队冲锋在前,全力护理危重患者,在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近50天,将患者一个个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一声呼唤打破了安静,18床心跳,呼吸骤停,马上急救,只见沈主任第一个就冲进隔离病区……”这是任卫红在日记里记录的科室抢救患者的其中一个片段,那天中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救,这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跳呼吸恢复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她是一名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记得非典时,我没留下什么记录。而这一次,我每天都抽时间写下了自己的前线日志。感觉非典时的心理恐惧大于现在,现在防护更为严密,也更有保障。”

任卫红把重症医学科比喻成“特种部队”,重症医学科被称为“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这里的患者大多情况危重、病情复杂,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远高于一般科室。同时,需要医护人员配合默契。

可就算这样,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更是一次意志和专业的磨砺。

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开展工作,不到几分钟,就会有呼吸不畅、浑身闷热的感觉,但他们全然顾不上这些,在患者身边静心值守。“每位病人至少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一小时记录一次数据,接到抢救任务时,护士更是不管白天黑夜都要立马投入战斗状态......”

同时,她还总结新冠肺炎的护理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更为有针对性的精准化护理。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累积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13名,出院12名。正是她和团队的努力,让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万江病区主管护师 郑春梅

很荣幸能参与战“疫”

在疫情面前,ICU的护士们承受着巨大压力,为该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立下赫赫战功。

郑春梅是一名曾经参加过非典的老兵,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从事ICU工作16年。当接到科室发出的支援武汉的召集令时,她是第一个报名响应的。

“我是在武汉学的护理专业,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工作在最前线。”后来,虽然没能成为医疗队的一员,但她主动请缨去护理科室收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走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护理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我义不容辞。”她把9岁和2岁的孩子交由家婆、家公照顾,自己一直坚守在医院,不顾身体不适,加班加点地协助制定班种职责、防护服穿脱、环境消杀等各种流程。

1月28日,转诊进市人民医院的第一例重症患者时,她是当班组长。“从下午6点多,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

2月24日晚上七点才下班,她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八点多又接到了科室主任的来电,一名重症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极其困难,需其马上回来多增加一条静脉通路。

她二话不说立即赶回科室,重新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再次进入隔离区给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在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风、呼吸困难、眼镜起雾,视野差的情况下成功置管,又陪护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才安心离开。

当天,本来4小时的值班,她是提前至9时上班并推迟至19时下班,再从20时多至零时,近14个小时的坚守,身上早已浑身湿透,手脚发抖。安心回到酒店的她,才发现自己尚未吃饭。

有一次,处理新冠肺炎血滤患者的废液时,消毒片挥发的味道导致她头晕、头疼、呕吐,为了不污染防护服,她强忍着,甚至回咽,坚持工作了2小时后稍休息片刻,便又继续投入了工作。

“我们经过了很多努力,但是看着原本只能躺在床上的患者一个个可以下床,逐渐康复,觉得什么都值得。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次战役中。”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万江病区护师 杜丽华

用“盯”来守护患者

2005年毕业后,杜丽华就一直在ICU工作。重症医学科对护士的专业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对于护士来说,能进入重症医学科是自己能力的认可,是值得骄傲的事。”看上去很柔弱的她到了重症医学科之后,早就练成了“女汉子”,动作敏捷、雷厉风行。

“新冠肺炎病毒未知,我们直面病毒风险的确很大,但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退却的。什么吸痰、口腔护理、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操作危险性大,但谁都没有迟疑。”

从2月4日开始,她就坚守在ICU病房里,护理危重症患者。“我们是1人管1床,在病床前需要时刻盯住呼吸机,看血压,观察患者情况,每小时要记录出入量。”杜丽华说,关注每个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变化,操作医疗设备,就是她们每天要认真的、重复在做的事情。

“看起来,那些数字很枯燥,但是,正是那些数字,才能够真正反映病人的情况,我们需要实时关注病人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杜丽华说,ICU里细节决定成败,危重症患者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某个细节没看好就可能前功尽弃,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是要靠“盯”来发现的。

但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动作稍微大一点就喘气。“一个操作下来,背上透湿。”

杜丽华有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想孩子时,就跟他们视频一下,孩子还小,实际上还是不知道妈妈正在做什么。”

“也许一生当中都很少会遇到这样重大的疫情,这一次能够参与到疫情战斗中,我觉得可能是我以后最骄傲的事情。通过这次抗疫,我愈发觉得我这份职业很有意义,能够帮助很多人,鼓励自己今后要在ICU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