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深圳战疫中的志愿之光

发布时间:2020-03-13 11:38:19 推广 来源:深圳新闻网

原标题:深圳战疫中的志愿之光

深圳战疫中的志愿之光

——深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综述⑩

“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组织动员志愿者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肯定了广大志愿者的辛苦和奉献。

凝聚社会力量,投身志愿服务。

一批批志愿者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奋战在社区小区、产业园区、厂区、工地、商场、商务楼宇等不同场所,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复工复产中发光发热……战疫期间,扎根社区基层的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优势效应充分彰显。

志愿之光,温暖你我,闪亮鹏城。

一呼百应迎难而上,展现“志愿者之城”良好精神风貌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

“全市动员、全民行动,组织最强力量、采取最有力举措、执行最严格要求。”

战疫伊始,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就发出了全民动员令,全市上下、各行各业迅速行动、组织起来,汇集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之际,时值春节假期,处处人手不足,怎么办?

按照市防控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迅速成立专责志愿服务组;制定市级统筹、区级指导、社区党委具体指挥的无接触式联防联控志愿服务联动工作体系;出台疫情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和志愿服务工作指引,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落地……针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团市委紧盯疫情防控的基层一线,强化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打造组织化、程序化、社区化、项目化工作体系,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志愿者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呼百应,迎难而上。抗击疫情的冲锋号一吹响,众多“红马甲”火速集结,越是艰险越向前!

疫情防控初期,高速路口、商超、口岸等一线现场人手严重紧缺。踩点了解情况后,福田区义工联秘书长彭士圭在全市率先组织一支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疫工作。“没想到报名如此踊跃。”宝安区义工联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江家贤带领区义工联,在全市率先发布应急储备志愿者招募令,短短一天时间,就有1000余名志愿者报名。

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

教师、学生、白领、工人,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卸下平日身份,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尽己所能,奔赴战疫各个角落。

支援火线,义不容辞。得知湖北一线医疗物资缺口,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徐晓萌与同事们紧急行动,策划筹款项目,采购防疫物资;看到火神山医院ICU承建方发出急需净化工程同行相助的倡议书,龙华佳莱集团总经理马仁勤火速召集公司20名志愿者驰援武汉。

党员志愿者作为“战疫先锋”,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助力医疗救助、复工复产、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建设,书写战疫青春;巾帼志愿者着力社区防控,着重邻里关爱,是疫情防控的“半边天”;广大退役军人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自发成立了疫情防控志愿队,“若有战,召必回!”

“横岗社区防疫卡点快递分拣义工活动”“南山区党委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志愿服务”“梅都社区志愿防疫工作”……在“志愿深圳”信息平台上,每天不断有新的志愿服务项目上线;在“战疫先锋”小程序,党员志愿者主动发起志愿服务任务,不断召集热心人。

截至3月10日,深圳全市各类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总计达152745人次,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深圳志愿者作风优良、敢打硬仗,越艰险的地方越会去,主动承担最艰难的工作。”深圳市委党校教授袁晓江表示,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导致公共卫生、社区管理等各个节点压力倍增,急需人力补充。源源不断的志愿者向社区、检疫卡点支援,充分说明深圳的志愿服务已经大众化、普遍化,充分展现了这座“志愿者之城”的良好精神风貌。

投身社区保卫战,助力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充分发动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和社区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防护网络。”

战疫期间,王伟中、陈如桂等市主要领导多次前往社区小区,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坚决守住这个“内严防扩散”的重要一线。

“要有效整合下沉基层一线的市、区、街道和志愿者等力量,提高工作系统性和精准度。”市委副书记郑轲在看望慰问奋战一线的志愿者时表示。

社区小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志愿者队伍则是一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逐家逐户全排查,设卡测温不疏漏。物品转送贴心人,隔离服务送爱心。心理疏解电话聊,宣传发动做引导……”疫情期间,一首《深圳社区志愿服务歌》在全市公交地铁和社区小区唱响。

推广“一歌听明”社区志愿服务歌歌词,是团市委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一卡一书一歌一指引一保险”五项保障措施之一。

按照市里2月初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社区联防联控机制的若干措施》要求,团市委随即向全市共青团和志愿者组织发出社区防控战斗集结令,明确以家户排查、设卡测温、物品转运、隔离关怀、心理疏解、社区宣传等六类服务内容,组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

市直属志愿服务大队1支,以街道为单位组建区直属志愿服务中队78支,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小队668支,总计747支队伍9172人全面参与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大队、中队按照“专项任务集结出拳,日常参与服务社区”的原则灵活统筹,小队则长期稳定在社区协同作战。

通过与社区党员、社康医生、民警、物业管理员等多方力量联动,志愿服务队配合组建社区基层防控工作组、出入口测温检查组、大消毒行动服务组、菜篮子志愿服务组等,织密疫情防控网,筑牢生命防护墙。

他们是社区防控的“守门员”:入户排查,不漏一户,设卡测温,不漏一人。退役军人志愿者党永强主动报名参加大鹏新区岭澳社区体温检测点排查工作,白天他是一家酒店的保安领班,下班后便套上红马甲,前往社区卡口值守。

他们是居家隔离者的“服务员”:跑腿买菜送货倒垃圾,用责任和耐心关爱被隔离人员。罗湖区东晓街道东晓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后小区实施硬隔离,志愿者何洪斌每天上下楼梯几十趟提供跑腿服务,“居民的生活方便和微笑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儿。”

他们是科学防疫的“宣传员”:走街串巷,各出奇招,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外市回,要报告,隔离观察别乱跑。小程序,深i您,手机申报方便了……”福田团区委、区义工联编制顺口溜,建立流动骑行宣传队穿梭在各个城中村中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深受欢迎。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他人方便。

“特殊时期,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在深圳东火车站,张梦与消防队友组成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在此驻守,把牢“外严防输入”的“安全关”,规范引导旅客有序出站,从最早一班火车开始,坚守到晚上最后一班列车抵达。

“我只想着早点赶到商场去,让市民买到量足价稳的新鲜蔬菜。”作为一名商超“菜篮子”保障志愿者,家住观澜的余昌宝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辗转公交、地铁赶赴梅林家乐福超市帮忙。

在社区小区的疫情防控战场之外,还有更多像余昌宝、张梦一样的志愿者们,走进商超、车站、工厂、车间、企业,协助开展民生保障、防疫消杀、复工复产等志愿服务,为社会平稳有序、城市正常运行忙碌着,用爱和奉献助力织牢致密的深圳防线。

专业化精准化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你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挺身而出、勇毅前行、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我市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3月5日,来自王伟中、陈如桂代表市委市政府发来的慰问信,是对我市广大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最好肯定和褒奖。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深圳广大志愿者们以快速响应、饱满热情、专业水平、周到服务、奉献精神,展现了深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积极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效。

社会化和专业化是志愿服务的两大趋势。

在“志愿深圳”信息平台,为推动志愿服务供需资源对接,深圳增设了防疫志愿专栏,通过线上发布、线上指引、线上统筹,精准把握防疫志愿服务需求。截至3月8日,各社区志愿服务小队经社区党委备案,已发布了17522项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项目库,便于互相学习、借鉴。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心理援助不可或缺。市、区分别组建了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招募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专业社工等群体共1231名心理服务志愿者,累计开通18条热线,服务一线战“疫”人员、普通市民群众11039人次。

助力复工复产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按照就近就便、区域联动原则,共组织16239人次志愿者,协助超8755家企业开展了政策宣导、助企防疫、员工关怀、法律金融转介等志愿服务。

社区国际化,外语志愿服务不可少。防疫期间,全市519名志愿者组成的防疫外语志愿服务队伍,为外籍人士提供翻译、登记协助、情绪疏解等服务。

疫情期间,专业救援尤其重要。在深圳的交通防疫关卡,来自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的专业应急救援员自发集结,带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包等专业应急物资,搭建一个简易的“紧急救援处”,可及时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和返深人员提供心肺复苏、创伤处置等基础急救服务。

“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就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团市委书记方琳表示,深圳志愿者总人数已逾186万人。近年来,通过“志愿者之城”3.0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深圳正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化。

“志愿服务管理要专业化,资源对接要精准化。”深圳大学残障与公益研究院院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林刚教授表示,传统的志愿服务往往是运动式、活动式,如今通过把供需清单对接起来,将资源配备到最需要的地方,推动志愿服务向精准化、专业化转型,深圳做了很好的探索。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