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梁维东: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加快“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进程

发布时间:2020-01-15 16:05:49 来源:中国报道

东莞市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特派记者郑琳东 摄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莞宣) 1月1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东莞市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吸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中央、省、市17家媒体参加,他们围绕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展和打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积极提问。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东莞参与推进大湾区建设有哪些好的做法和重要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对此,梁维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寓意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1+1+9”工作部署,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构成的“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形成了“1+1+6”工作思路,持续大力实施优城市、拓空间、提产业、强基层、惠民生、促改革“六大工程”,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梁维东介绍,在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东莞突出自身优势,明确了“以制造业为中心,强化三个功能”的定位。具体工作中,东莞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深度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全力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大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信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优化拓展空间,加快推进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为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聚焦为投资“松绑”,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东莞明确以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作为三大中心建设“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着力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明珠,同时继续保持力度,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经过努力,东莞的城市综合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将推动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从重点突破转入全面完善和整体提升的常态化阶段。

“东莞深深体会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作用。”梁维东表示,东莞将全力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集聚、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借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东莞创新能级。同时,通过“暖企”活动等措施,全力稳住产业链核心和产业集群龙头。强力推动空间拓展,加快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平台,让好的项目在东莞都有空间落地。

在回答过去一年,“东莞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亮点,下一步如何在改革中创造更多经验”时,梁维东表示,东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推动工作,全面激发执行的制度动力。去年,东莞市成功获批在全域范围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并以此为契机牵引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出台很多政策,推动“六大工程”落地落实。围绕为投资“松绑”,简化优化审批流程,1300多个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一半。

梁维东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国际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努力成为珠三角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东莞2019年经济发展有什么亮点,今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新动能方面有什么考虑?对此,肖亚非表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东莞经济发展顶住了巨大的下行压力,较好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可以说,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东莞经济不但实现了“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质量效益更优,发展的协调性、匹配性、均衡性进一步提升。这充分说明,东莞经济呈现出强大的活力和坚强的韧性。

肖亚非表示,在新的一年,东莞将积极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补链强基,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拓展空间,为新动能新产业提供新载体新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

在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将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突出抓好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协同,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全面战略合作。高标准加快推进大湾区大学筹建,加快与香港知名大学合作办学进度,以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加快集聚。

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重点发展专用芯片、新材料等产业,着力解决“缺芯少核”的问题。加快实施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抓5G等新风口。大力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在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中选取一批企业进行试点扶持,推动老树发新枝,培育发展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做大全市工业软件、文化创意等“软产业”版图。

启动实施镇村工业园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从审批流程、资金扶持、招商建设全链条探索改革突破、给予政策支持,着力破解过去“工改工”门槛高、推进慢、利益分配不均等核心问题。力争全年改造镇村工业园7500亩以上,3年完成3万亩“工改工”任务,为城市未来承载高端产业提供新载体和新空间。

肖亚非强调,今年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为投资松绑,加快项目落地;要坚持东莞市场化优势,为各种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本土民营提供针对性强、扎实有效扶持服务;继续海纳百川,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为新动能新产业提供强大支撑。

与大湾区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方面,东莞做了哪些工作和未来的考虑?对此,省人大代表、东莞交投集团董事长罗沛强表示,东莞的交通规划建设主要从“内畅”和“外联”两方面用力。“内畅”主要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和停车管理等,“外联”是指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与大湾区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

未来,东莞将完善高快速骨干路网体系,积极配合省加快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跨江通道的规划建设,继续加快莞番高速二期、三期工程、深外环高速、市内环莞快速等的建设,全力构建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加紧研究广深第二高铁东莞始发枢纽站方案,推动深茂铁路早日动工,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与广深的地铁连接。全面启动对接广深惠的区域路网衔接规划研究,推动31条跨市对接干道规划建设。同时加快港口水运合作,加大交通综合治理力度,共同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