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为宣传展示佛山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在“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两周年之际,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牵头主办2019佛山博物馆文化周。本次活动以“博物馆启迪城市未来”为主题,以“主会场+分会场”的立体覆盖,以八大板块的丰富内容,全面呈现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让市民共享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丰硕成果。活动将于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1月初举办,为期近1个月,其中,主会场活动将于12月27日至29日在中欧中心举行。
2017年12月27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主持召开“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提出“双驱双百”目标及发展“七大系列”场馆构想,吹响了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号角。经两年的努力,佛山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33家、美术馆(艺术馆)83家,合共216家,较2017年时增加了116家;其中,已建成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79家,已建成美术馆(艺术馆)81家。
大咖云集,对话古今
“博物馆启迪城市未来”文博名家对话,邀请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祥星、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南海I号”宋代沉船整体打捞项目主持人魏峻、广东大观博物馆馆长丁方忠等一批业内大咖,围绕为佛山博物馆事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办馆层次等方面,为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言献策,现场观众可参与沙龙研讨环节与大咖们互动交流。
据悉,主会场中的佛山博物馆之城文博展邀请32家特色场馆参展,如市祖庙博物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各馆现场展览围绕佛山历史文化各设主题,形成“一馆一主题、一馆一段史”,有效增加展览的可读性、趣味性,一改其他活动中“摆摊”旧象,例如,南海区博物馆在会场上主要展示西樵山文化与康有为文化,佛山市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主要展示本地酒业发展史。主会场中也设有佛山数字博物馆特展,以科技手段增加人馆互动、拉近人馆距离。数字博物馆通过有声导览系统、360°立体空间建模、8K高清VR全景拍摄、AR博物馆、全息裸眼3D、H5创意交互等六大信息化技术,不仅让观众一站“逛”完佛山12家博物馆,还可以“零距离”欣赏珍贵文物之美。
为增强活动互动性、展示佛山传统文化魅力,主会场也邀请了木版年画、剪纸、盲公饼、西樵大饼、高明濑粉等本地特色非遗项目现场参展,并安排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拿出“看家本领”与市民深度互动。市民可现场品尝或体验各种非遗产品。
此外,主会场也邀请专家现场为市民进行公益鉴宝,并组织民间藏家藏品举办“家有藏宝”展,让“养在深闺”的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展馆、走近大众,发挥民间收藏的社会教育功能。
百馆联动,全域共享
据悉,本次博物馆文化周可谓倾全市之力举办,除了主会场的活动外,全市各博物馆、美术馆齐响应、齐参与。在近1个月时间里,全市各区各级100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将同时举行联展,100场精品展览及近50场主题活动,让市民全方位共享博物馆事业发展成果,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既有体现佛山本土文化魅力的岭南风物展,也有紧贴时代脉搏的艺术展,既有动手陶艺活动,也有各类专题讲座,等等。
精品展方面,市博物馆联合非国有博物馆及民间藏家主办的“玉见美好——佛山民间玉器收藏展”,市祖庙博物馆举办的“苗绣文物展”,福厚博物馆举办的“木雕珍品展”等一批优质展将在近期开幕;社教活动方面,南海区博物馆的周末工坊、海天酱料博物馆的“全民打酱油”等活动也会如期上线。
线上线下,紧贴潮流
线上内容主要是文博知识竞赛,以及博物馆文化周期间的各类直播。文博知识竞赛,答题内容涉及佛山历史、佛山传统文化以及佛山非遗等方面知识,优胜者可获相应奖品。此外。博物馆文化周还将在佛山在线、佛山+、新华社现场云开辟文图直播,实时播报文化周活动动态。
线下内容主要为各类现场体验活动。“博游佛山”佛山博物馆文化体验游由3条主题鲜明的博物馆文化体验线路组成,将于12月21日、28日与29日出发,每条线路涵盖全市五区不同主题的多个博物馆,市民可报名免费参加,每条线路参加人数为100人。同步上线的“镜头中的博物馆”影像征集活动,邀请市民用镜头讲述佛山博物馆之美,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登上《佛山日报》图片专版等宣传平台。
另外,本届活动紧跟时尚文化,扩大博物馆受众面,开发佛山博物馆藏宝表情包,改编网络爆款流行歌曲“野狼DISCO”创作《佛山博物馆藏宝之歌》,发布“掌上佛山博物馆地图”。
此外,将在博物馆文化周开幕式当天首发《2019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白皮书》及《寻迹佛山博物馆》,两本书以直观的数字、生动的笔触介绍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及市内部分特色场馆。
前期,市文广旅体局及佛山日报社已完善了博物馆文化周工作方案,方案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现阶段,正全力做好以下工作:主会场设计布展;围绕博物馆文化周活动开展总结性材料及创意内容的制作;组织统筹全市各博物馆、美术馆在博物馆周期间开展主题活动;启动部分市民互动及参与内容,如文博知识竞赛、文博之旅体验等。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