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陈思颖)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为充分发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公安部于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命名揭晓仪式,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黄岐派出所榜上有名。
黄岐,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东部,素有“广佛黄金走廊”之称,被视为扼守广佛咽喉的要道。因拥有“一脚跨过去就是广州”的便利区位,黄岐成为广州城市化和产业辐射的受益者,辖区内有1个物流园区和5个大型专业市场,并吸引了许多“朝穗晚佛”的广佛追梦人到此安居。如今,在这片不足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50万人口在此居住生活,其中包括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900多名外国人。多样的人口结构、密集的人流车流和繁华的商贸环境,使得黄岐面临的治安形势相对复杂。
面对复杂的治安形势,黄岐派出所这个恢复建制不到三年的“年轻”派出所如何在广东省众多派出所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黄岐实践“密匙”是什么?
密匙1
党建引领 让忠诚为民基因融入警队血脉
2017年2月,黄岐派出所在经历了与大沥、盐步派出所的合并后,正式恢复建制。“如何打造一支忠诚、为民、高效的队伍?”这成了恢复建制之初,摆在黄岐派出所领导班子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警队需要警魂!”黄岐派出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队伍建设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紧密结合,提炼出“忠诚担当、不怕苦累、敢打必胜、乐于奉献”为内涵的“黄岐公安精神”。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黄岐公安精神”已深深融入广大警辅人员的血脉,队伍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派出所打防成效连续两年位列全区第一。
和黄岐派出所一样“警龄”的匡幸,现在仍清楚地记得派出所教导员杜航伟当时为他讲述的“入警第一课”。“我身边的老民警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为黄岐的平安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黄岐派出所的一员,一定不能给他们丢脸。”如今,“入警第一课”已提升完善为黄岐派出所新警成长培育的关键一环,并培训了一大批优秀年轻民警。
在杜航伟看来,从抓好“入警第一课”,到用人机制上公平公正;从社区民警党员联系到户制度到每季度开展警民恳谈会的群众路线;从打造党员示范岗到退役军人民警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建引领应贯穿到各个环节中,成为融洽警民关系、党群关系的纽带,“大家心往一处想,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这也是黄岐派出所敢打必胜的重大法宝。” 杜航伟如是说道。
杜航伟口中的这些细致入微的项目化党建载体,正如同深耕在派出所庭院中的那一株株幼苗,在581名警辅人员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将忠诚之魂不断融入黄岐公安队伍的血脉,“忠诚担当,乐于奉献,不怕苦累,敢打必胜”的黄岐公安精神,“能守护黄岐,是一种荣光,更是一份幸福”的黄岐公安情怀,成为每一位警辅人员的行动自觉。
“以前在篮球场打球,街坊的手机和钱包总是被偷,所以总是让我帮忙寄放,而现在就算是放在一旁的长椅上,也很少出事。”在黄岐社区居住了近50年的陈叔是一家报刊亭老板,对黄岐治安的变化,他感触颇深,“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哪还有人敢随便犯法”。
但起初黄岐派出所黄岐社区民警中队中队长梁炳坤发动群众安装视频监控时,群众并不认可。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他决定挨家挨户上门做街坊工作。黄岐社区街道巷陌纵横如网,他日行万步,穿梭在楼宇之间,“每拜访一户基本需要劝说1个小时左右,遇上性格犟一点的街坊可能需要更久,一天下来感觉嘴皮子都磨干了。”梁炳坤曾在一周内“五顾茅庐”拜访一位出租屋屋主,面对出租屋屋主的连番拒绝,他以辖区的成功案例为例,站在出租屋屋主的角度分析利弊,最终劝说对方安装了一套视频灯光系统。南方天气炎热,梅雨天较多,这对46岁的梁炳坤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衣服被汗水或雨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参加公安工作26年了,选择公安工作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是真心为群众好的,群众是能感受到的。”
梁炳坤只是众多践行“黄岐公安精神”警辅人员当中的一个缩影。从热血“牛坤”梁炳坤,到“忠勇片警”的邹啟忠,从“亲民警官”易家庆,到“国际警官”张森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把忠诚担当装心里,把服务群众放心上”,这也是黄岐派出所广大警辅人员的真实写照。
密匙2
善借民力 让群众化解群众的矛盾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老百姓天大的事。”黄岐派出所深知,只有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才能筑牢和谐社区的基石。这一点,社区民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黄岐的11个社区,48名社区民警和200多名社区辅警常态化深入大街小巷,坚持落实法制宣传到户、调解纠纷到户、暖心回访到户“三到户”,2年来共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超千宗。
除了依靠公安机关警辅人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借助民力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是黄岐派出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密匙”。在黄岐派出所探索形成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中,“黄岐街坊”义工队伍正是一块“金字招牌”。
“黄岐街坊”的成立,源自警民同心,做群众工作必须依靠群众。黄岐派出所六联社区民警中队副中队长、嘉怡社区警官易家庆打开手机里的微信群,里面是他的300多名“得力助手”,“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是愿意为调解纠纷出力的‘黄岐街坊’,平时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群上一说就会有好多人相应。”易家庆说。
从今年5月起,黄岐一社区有对邻居为了一台空调机吵得不可开交。住楼下的李姨多次投诉,要求邻居修理自家空调,但楼上的陈伯则觉得空调修不修是自己的事,再加上年纪大了,修空调费钱又费力,“没必要”。于是两人一见面就互相指责,连物业管理公司也直呼“搞不定”。“黄岐街坊”的主要成员陈钻好曾到俩人家里进行调解,但效果并不理想;随后,她联系了易家庆,把当事双方业主约到警务室进行调解。
“陈伯,我比您年轻,人生阅历不如您,但您也肯定知道街坊矛盾宜解不宜结这个道理……”易家庆向陈伯解释漏水和噪音问题对他人生活的影响,希望陈伯能将心比心,并从个人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一步步劝导。渐渐地,陈伯的态度开始软化,表态愿意重新装一条导水管,解决楼下的滴水问题;进一步沟通后,陈伯又表示自己孙子家里有一台闲置的空调机可以替换旧机,解决噪音问题。谈到这里,双方终于化解了矛盾,握手和好。
“平时调解邻里矛盾时,我们都喜欢拉上社区民警一起,这样在‘情、理’之外,又多了一层‘法’的力量,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陈钻好说。
借助“黄岐街坊”的力量,黄岐派出所近两年逐步形成了以“街坊会、社区义工、警务室、法律顾问”为基础的四级调解机制,既打感情牌,也讲法律法规,真诚、公正地调解群众纠纷;对可能进一步激化的矛盾,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了公安、法庭、司法所、社区居委会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调解运行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零反弹,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如今,在黄岐经常会闪现身穿荧光绿“马甲”的“黄岐街坊”,他们除了协助民警调解群众纠纷,还会在民警的组织带领下,参与辖区巡逻、日常消防安全检查、社区矫正、爱心救助、流动人口管理、法治宣传等警务志愿活动。
“‘黄岐街坊’是我们的“左膀右臂”。黄岐派出所所长刘谋耀说,该所将继续发展和壮大“黄岐街坊”队伍,让他们在黄岐这片热土上,践行着守护黄岐平安的诺言,成为最闪亮的招牌。
密匙3
警民共治 让群众成为平安建设的共同参与者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黄岐辖区,生活着近50万人,如何发动和组织他们当中的群众,加入到平安黄岐建设中来,实现‘小警力撬动大民力,警民共治守望相助’的目标,这是我们派出所恢复建制以来一直在探索践行的警务新模式。”刘谋耀介绍。秉承这样的警务理念,黄岐平安义工队伍应运而生。
走在黄岐社区的大街上,有一道给人满满安全感的风景线——穿着印有“义务巡逻员”反光衣的“摩的司机”。“穿上小马甲,我来帮警察。”这是流行在黄岐派出所组建的千人“摩的司机”义务巡逻队里的一句话。
“易警官,我刚搭了个客人,他瘦瘦的,不停地打电话,有点可疑。”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易家庆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问清楚其他信息后,易家庆立刻带领辅警赶往现场,迅速找到了这个可疑人物。经盘查,对方果然是一名犯罪嫌疑人。
给易家庆发信息的正是黄岐的一位“摩的司机”义务巡逻员。目前这个队伍已有1000多人,成为了黄岐派出所群防群治工作的“新生力量”。
黄岐地处广佛交界,搭客摩托车是当地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摩托车搭客也存在从业人员混杂、行车不规范等现象,让搭乘的乘客不放心。
“以前,黄岐治安相对复杂,白天坐摩托车还好,晚上回家就不敢搭摩托车了,总觉得不放心。”在黄岐商业街一服装店做销售员的黄女士说出了一些居民的普遍心态。
对此,2017年2月开始,黄岐派出所出台了一套做法:建立“摩的司机”义务巡逻队,让摩托车司机多了另外一层身份。
“黄岐的搭客摩托车曾经一度被一些市民诟病,有什么办法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呢?黄岐派出所结合实际成立了摩托车搭客司机义务巡逻队,他们佩戴红袖章,配发统一的制式反光衣,面貌焕然一新。”梁炳坤说。
摩托车司机在从业过程中,走街串巷,接触各种人群,非常适合成为公安机关的义务巡逻员,帮助提供有效治安信息。同时,“‘摩的司机’多了义务巡逻员的身份,行为、形象都更好了,市民也更加安心。”易家庆说。
此外,黄岐派出所还专门出台奖励措施,对提供有效信息或协助破案的义务巡逻员给予相关奖励。易家庆表示,义务巡逻员队伍建立不久就显成效,仅前两个月提供的各类线索就有80多条,其中精确的破案线索一共10条,助力抓获19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除了摩托车司机外,黄岐派出所还积极发动群众,组建多支平安义工队伍。社区志愿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小区和企业保安等在大街小巷成为“瞭望哨”,的哥的姐成为穿梭城乡道路的“流动哨”,他们遍布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道道覆盖黄岐守望相助的治安防控“防火墙”。
目前,黄岐派出所已组建有“摩的司机”义务巡逻队、企业安全员队伍、校园护畅队、超市便衣队、平安骑手、“黄岐街坊”等 10 余支平安义工队伍。
嘉洲广场是黄岐人流密集的商业区,以前也是案件高发区域,电瓶车被偷等案件时有发生。自2015年5月专门成立“超市便衣队”后,充分发挥人防优势打击防范商场盗窃违法犯罪行为,盗窃案件逐年大幅度下降,如今更是可以连续好几个月“零发案”。2019年5月,黄岐派出所民警接到卜蜂莲花超市便衣队员的报称:在超市发现了一名盗窃商品的可疑男子,现准备离开超市,要求民警前来处置。接报后,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并在超市便衣队员的指引下,在超市门外把嫌疑男子抓获,当场在该男子的背包里面搜出被盗的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一大批。“以前治安很复杂,有一次,我们店长回来拿点东西,才几分钟的功夫,停在外面的电瓶车就不见了;现在,我们的电瓶车基本不用额外加锁,就锁一下车上的锁就行了,治安真的好了很多。”嘉洲广场一家商铺的营业员李女士住在附近已多年,对近几年当地治安形势的变化深有感触。
今年5月,在黄岐派出所的推动下,嘉洲广场物业管理公司投资28万参与公安机关主导的智感安防区建设,共建成视频监控设备50余套。在嘉洲广场周边各主干道、外围边界、综合体外墙及内部的重点区域筑起四道安全防线。有了这四道防线后,嘉洲广场的治安明显好转。数据显示,自建设智感安防区以来,嘉洲广场刑治警情同比下降近8成。
黄岐派出所还积极引导督促辖区内大排档、五金店等沿街店铺,出租屋、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加装社会视频和LED射灯,配合警用摄像枪,在小区、商场及停车场入口处的抓拍系统和周边的电子围栏,布下了几乎无死角的监控网。如今,走在黄岐街头,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监控摄像头,以往黑灯瞎火的治安“死角”,也已安装上了照明灯,最大限度消除管控“盲区”和“死角”,防控安全隐患。
“晚上灯光更亮了,看到警察的几率也提高了,凌晨回家都不担心。”嘉洲广场的售货员李雯说,收档时货物不再锁到保险柜中、单车不再层层上锁、晚上回家不再担心被陌生人抢骗,有警灯闪烁的地方就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这份来自家门口的安心,实实在在看得见。
今年1至10月,黄岐辖区刑事案件在连续2年降幅超30%的基础上,同比再降18%;“两入”“两车”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2%和47%;抢案仅7宗,“零发案”达297天。
密匙4
搭建平台 以“柔性服务”敲开管理之门
“谢谢中国警察!”外国友人们用并不是特别标准的汉语齐喊到。很多外国人听完巡讲后,纷纷要志愿加入反诈骗队伍,在社区民警的指引下,他们用手机注册i志愿,关注黄岐反诈骗志愿队,共同护航辖区平安。
“中国的商机很多,我来中国做生意已经很多年了。特别感谢中国警察开展这类活动,对我们外国人帮助很大,我们也一定会遵纪守法的。”来自俄罗斯的安德列说到。
临近广州的大沥镇黄岐,因优异的地理位置以及繁荣的商贸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此经商生活,因此有着包括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外国人在黄岐合法居住生活。而位于黄岐的江北社区,则有着近700名外国人,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社区”,外国人服务管理显得迫切而重要。
“服务管理外国人,感觉最大的难点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同时,我们开展工作也缺乏一个平台。”在黄岐工作10年的外管民警区宗仁说道,虽然他会说英语,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吃“闭门羹”,“比如日常管理需要入户走访,他们不理解,以为我们是来‘找麻烦’的。”
在经历一系列探索之后,今年,黄岐派出所在中海金沙湾小区建立了大沥镇外国人服务中心,整合了居委会、黄岐派出所外国人管理服务站、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源,定期向合法居住的外国人提供社区资讯传播、基础汉语教学等服务,让“老外”过得更接地气,也为社区民警服务管理辖区外国人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在这里,外管民警开设免费中文学习班,逢年过节还会教外国人包饺子、包汤圆、做月饼,敲开外国人的“心门”。
不仅如此,为了让服务不打烊,黄岐社区民警还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提供24小时微信在线服务咨询。打开区宗仁的手机,20多个专为外国人管理、服务设立的微信群时有闪烁,“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群提醒外国人准时来登记备案,也可以解答他们的问题。”按规定,外国人到达中国24小时内就必须要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住宿登记。“我周五晚上才回到黄岐,但周末不是工作日,怎么办?”一位外国人在群里问,区宗仁耐心回应:“周一也可以”,得到了一声“thanks”。
“以前我们入户走访,更多的是查居住证加日常提醒,很多外国人会有一些排斥,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将服务送进门,外国人看到我们也会非常欢迎。”黄岐派出所海北社区民警中队副中队长、江北社区警官张森宗说。
“这样的平安南海大巡讲活动已经成为派出所的常态工作,一个月至少要开展30多场。”黄岐派出所民警蔡健斌介绍。近两年,黄岐派出所以平安南海大巡讲活动为平台,组织民警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面对面、点对点对开展现场法律和安防知识宣讲。据统计,仅今年以来,黄岐派出所累计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讲活动264场,覆盖群众两万多人次。利用巡讲契机,民警还组建98个安全防范微信群,随时随地推动安全防范知识和接受群众咨询。目前,巡讲活动已经成为了黄岐派出所服务群众的另外一张亮丽品牌。
以和谐暖人心、以平安聚人心、以服务得人心,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就是黄岐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密匙”。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