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东莞:乡村振兴见成效 农民幸福感提升

发布时间:2019-11-28 11:37:0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实习生 陈晓虹 报道)11月28日,从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4元,同比增长1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146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一,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委农办、市扶贫办主任张永忠详细介绍了东莞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效,重点介绍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工作亮点,并总结了东莞市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经验启示。他指出,十九大以来,东莞结合本地实际搭建起“1+1+N”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以“全域项目化”作为具体路径,通过抓好“高位统筹、顶层设计、压实责任、督导协调、优先保障”等重要工作举措,努力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全方位、多维度、高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乡村面貌正在全面地、积极地、有序地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4元,同比增长1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146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一,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总量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1815.1亿元,村均3.26亿元,同比增长7.8%;经营纯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16.1%。村组两级总资产约占全省的30%、全国的5%。2018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分红约5600元,同比增长13.9%,农民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3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带动全国各地农户近13.8万户,帮助农户增收5.35亿元。茶山镇南社村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以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东坑农业园、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等2个园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镇获评“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30亩以上休闲农业场所120多个,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550多万人次,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达2.2亿元。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2018年底实现50%以上次发达镇GDP突破100亿元中期目标基础上,2019年1-9月,8个次发达镇生产总值共654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今年1-9月,70个次发达村(社区),村组两级经营性纯收入共5.4亿元,同比增长44.7%,比全市平均增长水平高28.4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次发达村纯收入达800万元。

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 全面开花结果

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聚集,全市“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5.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40%。

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2019年以来,全市共派出31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次数238次,引进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成果56项,入驻企业、示范基地20个。

实施“粤菜师傅”培育行动计划。培养全市技工院校餐饮专业在校生2450人,开展烹饪技能实训2.8万人次。2735名粤菜师傅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乡村文明水平明显提升。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共有14个镇街获评“全国文明镇”,11个镇街获评“广东省文明镇”,8个镇街获评“东莞市文明镇”,实现了文明镇全覆盖;共有494个村(社区)获评市级以上“文明村(社区)”,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阵地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村(社区)基层全覆盖,全市共有文化广场755个、公共图书馆(室)653个、“农家书屋”589个,32个镇街文广中心全部均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龙舟节、卖身节、乞巧节、花灯节、莞香节、醒狮表演、麒麟舞等文化节庆活动,弘扬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的优秀家风。

落实全省唯一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创建要求,积极打造示范项目,目前正打造13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试点、6个美丽幸福村居市级特色连片示范区、创建120个特色精品村和特色精品示范村;麻涌镇“都市田园 七彩麻涌”获评为广东2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石排镇塘尾村获评为广东50个“美丽乡村特色村”之一。麻涌镇“都市田园 七彩麻涌”获评为广东2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石排镇塘尾村获评为广东50个“美丽乡村特色村”之一。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建成湿地公园19个,森林公园19个,镇级城市公园270个,“小山小湖”社区公园114个,美丽幸福村居389个。8个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111个村列入“全国绿色村庄”,228个社区获得“省宜居社区”称号,41个村获得“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3个村居获得“广东省名村”称号,5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1个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推进“五个美丽”行动。按照广东省关于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的部署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全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生活垃圾“村(社区)收集、镇街转运、市处理”的三级管理网络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累计建成截污管网5549公里,微支管网1836公里,完成3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41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解决污水直排问题。2019年市镇两级财政共计划投资4.14亿元改造新建乡村公共厕所1180座,目前已完成620座,全年全市计划打造“星级厕所”不少于50座。上线“东莞公厕地图”小程序,方便市民查询使用。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拆除7231个田间窝棚,拆除率为73%。计划于明年1月底前全面完成窝棚整治。东莞市田间窝棚整治的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微信公众号和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采纳推广,并得到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批示。开展重要道路沿线“五线”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沿线建筑立面翻新约20.34万平方米,绿化提升约14.15万平方米。开展镇村工业园改造盘活厂房面积约1040.1万平方米,占全市年度任务的162.5%。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头雁”工程,坚决整顿3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制度216项,引进发展项目46个,预计2019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00多万元。

推行村(社区)党工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一肩挑,明确村(社区)各组织职能分工,理顺互相职能关系和议事决策程序。目前,95%的经联社理事长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90%的理事会成员由党工委委员兼任。

全市已有452个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76.2%,提前完成省民政厅要求的修订完成率60%的目标。

东莞市“智网工程”分别在全国和全省层面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2018-2019年广东“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荣誉。

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全市583个村(社区)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创建比例达98%。

“五个坚持”持续发力

坚持高位统筹,以构建坚强有力工作机制作为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的硬手段。坚持市、镇(街道)党委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身部署、亲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市、镇(街道)两级在现有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由党委机构牵头抓总,统筹负责综合协调、政策研究、项目促进、信息宣传、督查考核等各项日常工作。高规格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和指引,将责任压实到部门和镇村。开展强引领勇担当打造执行力建设模范机关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促使各部门、各镇街及各级干部全面拧紧干事创业及效能提升的“总发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勇于担当和主动作为。

坚持城乡一体化管理,以对标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遵循。把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东莞紧密结合起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起来。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以市领导带队步行督导的方式,直接进入村(社区)巡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统筹提升城乡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实践表明,东莞市积极探索推行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是破解城乡精细化管理难题,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的有效途径。

坚持产村融合,以提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作为持续有效实现富民兴村的总引擎。引导支持农村(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参与全市经济建设,实现集体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增长。全市13多万家制造业企业大多数分布聚集在各个村(社区)当中。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坚持物业经济与投资经济“两条腿”走路,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底,全市共59个村集体组织合计认购信托产品规模约24.89亿元;1-9月,全市村组通过资产交易平台共成功开展交易7.85万宗,成交额1041.6亿元,溢价率9.3%。实践证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高质量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对于全面推动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全域项目化,以项目落地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以项目化做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想,让项目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从2019年起,确立了“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路径。市级层面建立了“东莞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各镇街也相应建立了本级的乡村振兴项目库,以项目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目前,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共计2117个,总投资额达2200多亿元(包括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其中,东莞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03个,总投资额682亿。

坚持夯实基层,以基层和谐善治作为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主基石。立足于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大、人口社会结构独特的市情,通过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经联社理事长“一肩挑”,吸纳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农村基层“两委”,积极推进以网格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和开展“标准地址库”和“标准作业图”的“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促进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机融合,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管理,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