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发布会现场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11月13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度,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为4.65亿吨,与上年度相比略有所上升。
据悉,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3年12月启动,至今已进入第七个履约期。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法规体系已基本健全、市场主体参与度活跃,市场排放配额总量超4亿吨,是总体规模排名全国第一的区域性碳市场,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欧盟和韩国碳市场。2018年度,根据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划转至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碳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各项工作。
2018年度履约期工作成效显著
据透露,市场主体参与交易与投资的热情高涨,配额交易量达4991万吨,交易金额达8.37亿元,分别占我国所有区域碳市场总量的56%和46%,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其中交易量较上年度增长199%,配额价格比历史最低价上涨219%。广东碳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吸引了省内外及境外机构的广泛关注,2018年,交易量前五位的投资者(均为机构投资者)有三位来自省外,境外投资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交易碳排放权104万吨,超过2014年至2017年成交总和。今年3月,欧盟碳市场的主要交易平台欧洲能源交易所与广东省碳交易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广东省碳交易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碳市场减排成效显著,电力、石化、造纸、民航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0.7%、2%、1.2%、3.1%。
碳金融、碳普惠持续发展创新,各类碳金融产品实现融资或成交金额达1.14亿元。初步建立起以碳市场结合碳普惠制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允许贫困地区、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林业碳汇类的碳普惠减排项目作为广东省碳市场补充机制,为这些地区累计创造逾500万元收入,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市场化机制。
图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介绍情况
2019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出炉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省相继出台了2013~2018年度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明确了每年配额分配的企业范围、配额总量、分配方法、发放流程等事项,并向全社会公开,为广东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性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据介绍,2019年度,在历年配额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广东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控制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政策要求,省生态环境厅于8月份上旬制订了《广东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9月份广泛征求了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统计局、能源局等省直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控排企业的意见。10月份,2019年度配额分配方案经配额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评审委员会由政府、专家、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其中专家人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11月1日,2019年度配额分配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公布。
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四方面进行优化
配额总量适应控排范围的扩大。2019年度,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为4.65亿吨,与上年度相比略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控排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纳入的控排企业碳排放体量都较大,如湛江钢铁、韶关粤华电力、广东塔牌水泥、廉江丰诚水泥等大型钢铁、电力、水泥企业;二是个别已有控排企业的新建项目转入了控排范围,如中海油壳牌二期工程(乙烯)、中海油惠州石化二期工程(炼油)、茂石化的连续重整等装置、蕉岭龙腾水泥熟料生产线等。在控排范围的扩大的同时,结合考虑广东“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年度下降目标、预留有偿及市场调节配额,设定配额总量增量。经测算,4.65亿吨的配额总量对控排企业形成合理的减排压力,同时满足控排企业低碳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合理配额需求。
精细化配额分配,提高科学性和公平性。钢铁行业长短流程企业统一按工序确定适用的分配方法,对产品种类复杂、碳强度差异较大的钢压延与加工工序采用历史排放法,对炼钢等工序采用基准法分配配额,并由2018年度的4条基准线进一步细分为7条基准线,提升基准线设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此外,电力行业增设了分布式热电联产机组基准线,水泥行业的微粉等产品粉磨的分配方法调整为历史强度下降法,增强了配额分配方法的适用性,使配额分配更符合行业排放特性。
增加有偿配额发放量。2019年度,有偿配额总量从200万吨提高为500万吨,加强市场流动性,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竞价发放。
进一步完善历史排放法。强化历史排放法配额预期,取消配额调节机制取消,减少历史年份排放量剔除条件。
据介绍,接下来,省生态环境厅将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确保广东省与全国碳市场平稳衔接。继续贡献试点经验,积极支撑全国碳市场机制设计,并就广东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衔接议题积极与国家沟通对接,促进试点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二是深化完善广东省碳市场,推进碳金融发展。继续收紧配额分配,进一步完善报告核查体系。根据全国碳市场纳入首批行业的推进情况,研究扩大广东省碳市场纳入行业范围,为全国碳市场积累更多有益经验。进一步争取国家批准广州市筹建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积极开展碳期货相关研究,拓展碳金融创新。三是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碳市场影响力,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探索创新。加强与港澳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碳市场机制领域的交流研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在碳金融、碳普惠制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